[广东]中山市大力实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
2015-04-30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中山市大力实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推进农路“硬底化”建设,打通镇际未连接重点道路,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欠发达镇区提速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14年11月以来,中山市全面启动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工程,计划投入8.14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1322条、618.86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将惠及全市180个行政村、约80万村民。截至2015年3月份,全市累计完成项目65个,建成里程约22公里;1114个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119个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纳入2015年度建设任务的项目正推进立项、设计、招标等前期手续,预计6月底前基本完成施工招标,下半年全面进入施工实施阶段。截至2014年,我市共建设农路“硬底化”工程1233公里;19条镇际未连接重点道路基本打通,顺利完成既定目标。2015年农路“硬底化”建设计划完成116.02公里,所需建设资金纳入市财政定向财力转移支付,由镇区统筹使用。目前,大部分镇区正积极开展项目设计工作,下阶段将尽快开展项目工程施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一是实行差别性财政补助,创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推进模式。实行差别性财政补助,鼓励镇村报项目。根据镇区发展不均衡的实际,为推进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提高镇区建设积极性,实施采取差别性补助政策,明确经济相对落后镇区的补助比例提高到65%,其他镇区补助比例为45%,2017年起各镇区项目统一按20%比例予以补助。此外,为加快推进“断头路”建设,实行阶梯式财政补助比例,跨镇区桥梁建设费用明确由市财政负担;其余部分建设工程费用以镇区负担为主,市财政按“以奖励促进度”的方式给予补助,其中2013年内完成工程量由市财政按40%给予补助,2014年完成部分给予30%补助,以后年度恢复20%的补助比例。
二是加强协调统筹,落实市领导挂点督办制度。实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建设,实行由7名市领导分片挂点协调督办21个镇区。如市政府主要领导挂点督办的民众镇作为全市建设项目数最多、受惠扶持力度最大的镇区,计划2016年底前完成252条共160公里村级道路改造,将惠及7万多名群众。全镇2014年已建成6.8公里村路,计划年内完成87.3公里建设任务。打通镇际未连接重点道路实行市主要领导挂点督办项目、市属部门联系包干的运行模式,加大了督办和推进力度。
三是精简审批流程,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在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建设中,精简审批流程,赋予镇区自主权。对于工程项目环评、立项等工作以镇为单位各自打包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20个和10个工作日;立项手续参照重大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办理,审批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创新实施就地聘请村民质量义务监督员的方法,通过组织集中培训、观看教学视频,培养一批热心村民义务监督员,目前大部分义务监督员已上岗开展施工质量监督。
中山市通过实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推进农路“硬底化”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了农村增产增收。一是村民交通更便捷。如实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建设后,港口镇胜隆社区新胜二队原有村路窄小泥泞不能通车,现在该路经拓宽改造后,村民日常出行的交通现状得到很大改观。二是促进农村增产增收。农路“硬底化”工程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直接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据初步统计,2008-2014年全市建设“硬底化”农路为全市农业带来21545万元的土地增值,受益耕地412863亩,平均每亩增值522元,每年减少农路维护费用812万元。按硬底化农路经过农田的村民小组人口716688人(次)计算,这一增一减为每个受益农民每年增加了300多元收入。以民众镇沿江村村路为例,村路修好后,村路沿线土地租金从70-80元/亩飙升到2000元/亩。三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路“硬底化”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如坦洲镇、民众镇的旅游农业得到有效发展;古镇、横栏、东升等镇的花木基地,农路硬底化以后,土地进一步连片,全市花卉苗木产业进一步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