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路侧停车管理模式成全国典范
2015-04-24
深圳的路边收费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自动监控,提高停车监管效率。记者潘未末摄
在市道交中心的监管总控制中心电脑平台上,每条路的泊位使用情况都能清楚地看到。记者潘未末摄
深圳路边停车近期以手机为主要途径,未来将推广使用射频技术,停车缴费更方便。记者吴铠峰摄
【深圳特区报4月21日讯】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对于路边停车管理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路边停车费去哪了?路边停车除了收费还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些疑问的背后,反映出一个现象:路边停车收费不仅是越来越多车主关注的焦点,也已成为大城市公共管理的一个共性难题。
而在深圳,这个难题已获得悄然破解。去年中开始试行、今年起正式实施的路边停车智能收费模式,从制度设计,到技术创新,逐一击破传统收费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以科学化手段和精益化管理,实现了路边停车收费管理的公开、透明与高效。
目前,这套名为“宜停车”的深圳路边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已受到国内其他城市的普遍关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有近50个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前来深圳参观考察;而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腾讯微信公开课上,“宜停车”作为“智慧城市”的精彩案例,以及“互联网+”提升市政公共服务的成功实践,被邀请在全国范围内巡回分享。深圳首创的路边停车智能管理系统作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又一个“深圳标准”与“深圳模式”,即将在国内推广。
深圳的路边收费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自动监控,提高停车监管效率。深圳特区报记者潘未末摄
创新1
出台政策法规明确专款专用
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实施路边停车收费,而且近年来收费标准还在不断调高。但这笔巨额费用到底去哪了?大部分却是一笔糊涂账。近年来,有关路边停车收费不透明、巨额利润流向不明等种种质疑,在社会上不断升温。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与目前多数城市通用的停车管理办法有关。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采用的停车收费管理模式为,政府委托或者外包给企业管理路边停车位,停车管理企业负责向车主收取路边停车费,企业要向政府缴纳占道费、经营权使用费等,而且多采用咪表收费或者现金收费的形式。相关调查发现,不少城市至少有一半停车费没有进入政府口袋,还有的城市这一块的相关财政收入甚至是零。
如何规避这种现象?深圳首先从制度设计入手,创新政策法规,近年来相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深圳市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方案》,明确深圳的路边停车位经营权不交给企业,而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的主管部门,负责道路停车及道路停车设施的规划、设置和管理,并委托依法成立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日常管理工作,但并不直接收费。同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属于公共道路资源占用费,上缴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发展公共交通、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治理交通拥堵、交通科技创新等工作,其收取和使用情况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
创新2
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智能便民
近两年,“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概念以汹涌之势进入大众生活,移动支付、远程监控等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而在政府层面,各大城市也都在力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可以实现更加科学、现代的城市管理,一方面也能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的公共服务。早在2012年,《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对路边停车位“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科学监管”。深圳路边停车收费管理系统,正是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大创举。
深圳开发的路边停车收费系统“宜停车”采用的是“手机+射频”付费方式。近期以手机付费为主,远期将不需要任何操作,直接通过车上的电子标签射频支付。智能手机用户下载安装“宜停车”APP后,就可以实现路边停车账户注册、充值缴费、违章查询以及欠费补缴等,非智能手机用户则可以拨打96001停车客服热线来完成上述操作。
去年7月份,深圳开始在市内四个片区进行路边停车收费试点时,曾引起过一段时间的争议。有市民认为,并不是每个车主都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智能手机就不能停车了吗?也有人担心,外地车主到深圳来,不了解收费流程怎么办?对此,深圳交通部门一方面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并在试点、实施之初,开出一个月的试运行、半个月的“柔性执法”期,让车主逐渐了解、适应;另一方面,针对大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不断改进系统,比如车主没有注册“宜停车”或不会使用的,可以让其他人代缴费。不懂手机操作的,可以打电话缴费。去年底,交通部门又与微信、支付宝合作,市民关注微信“宜停车”公众号或者支付宝钱包“宜停车”服务窗,也能够轻松完成路边停车缴费。
运行一段时间后,原来那些关于停车缴费方式的争议已逐渐消失,“宜停车”下载量与微信关注量迅猛增长。到目前为止,已超过56万用户。而外地车主来深,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深圳的这种方式,有的车主在泊位上当场下载、操作,两分钟就解决了注册、缴费,这些外地车主由衷表示:“深圳的这种缴费方式,真的很方便。”
随着“宜停车”使用人数的激增,交通部门也及时对系统进行扩容优化,“宜停车”的功能也不断增加,可以为市民提供泊位搜索和地图导航功能,市民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续费以及进行次日泊位预约,系统还可以在车辆提前离开泊位时自动结算、退还多缴费用。
创新3
引入互联网技术确保收费透明
传统的路边停车收费方式要么是咪表,要么是现场有人直接收费,这些往往会带来很多不便和灰色空间。采用咪表,需要设置大量物理设施,还要发行停车卡,成本高,而且同样需要大量人力巡查管理;现场交费,则更容易产生乱收费、费用进入个人腰包的漏洞。而采用互联网技术的话,因为互联网最大特性之一就是“去中介化”,把中介部分去掉,可以实现流程的完全透明与高效。
在去年针对国内多个城市“路边停车收费去哪了”的质疑声中,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路边停车收费公开透明是公共收费属性信息公开的需要,也是深入利用市场化手段治堵的需要,更是防止权力寻租滋生贪腐的需要。深圳“宜停车”利用移动支付,停车收费直接流入财政账户。这种全程电子化的收费方式,不仅易于实现费用监管,降低流通成本,而且规避了现金收费中存在的漏洞,确保了收费的透明度,堵住了一切可能存在的人为操作空间。
不久前,北京市交委负责人来深圳考察这种模式后就表示,路边停车收费乱象的源头就在停车付费环节,采用“深圳模式”电子收费的话,可以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收费乱象问题,值得在北京推广应用。
创新4
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科学、高效的城市公共管理,不能靠人海战术,而应该靠制度、靠手段。传统的咪表收费、人工收费,除了在公开透明上存在弊端,同时也有执法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深圳的路边收费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在泊位监管上,利用车位检测器+PDA,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和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自动监控,提高停车监管效率。同时,在信息共享上,充分考虑与路外停车管理系统、市交委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市交警违章处理平台等系统衔接,实现停车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车位检测技术是这套系统的核心。车辆进入泊位后,泊位上的检测器可以感应到车辆动态,直接反映到巡管人员的手持PDA上。如果车辆没有付费、或超时停车,巡管员的PDA上可以立即看到,就可以过来执法处理。系统后台有强大的数据控制中心,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可以对车位检测器、道路无线通讯设备及巡管人员手持PDA等所有现场前端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原来的咪表收费模式下,每个管理人员最多可以管理15-20个泊位;路边停车收费“深圳模式”下,人均管理泊位可以达到80-100个,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监管效率也大为提高。
此外,深圳市交警局还与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签订《委托行政执法协议书》,深圳也成为国内第一个由交警部门委托法定组织进行执法的城市。道交中心接受市交警局委托,对设置路边临时停车泊位的路段泊位内及泊位外的违章行为进行执法取证,交警部门核实后按规定确认处罚。现场巡管人员只负责违章取证,不采用锁车、拖车等强制性手段,减少了与车主之间现场发生冲突的风险,提高了路边停车执法的文明程度。
目前,深圳正在进行RFID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当车上的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将接受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车主无须进行任何操作即可停车。这一方式最快将在今年开展试点,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先进的停车管理模式。
路边泊位划到哪儿
交通秩序改善到哪儿
1997年深圳是内地第一个路边停车采用咪表收费的城市,2007年取消咪表收费后,交警部门在市区部分路段设置了近1.6万个免费泊位。但路边免费停车变相鼓励了小汽车的使用,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不利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8年后,深圳重启路边停车收费,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收费,而是利用经济手段,调控交通需求,维护交通秩序。
去年7月8日起,我市先行在福田中心区南片区、福田竹子林片区、南山中心区以及罗湖田贝片区等四个片区试点开展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在综合评估试点片区运行效果后,今年元旦起在原特区南山、福田、罗湖、盐田4个行政区239条路段约12000个泊位上全面实施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实施以来,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升,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基本做到停车泊位划到哪里,道路交通畅通到哪里。
一是路边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市民对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工作的接受程度不断加深,路边违章停车行为明显减少,重点片区高峰时段降幅在90%左右。
二是交通运行情况明显改善。根据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监测的数据,今年第16周(4月13日至4月17日)与实施前(2014年7月至12月期间)相比,原特区内停车收费片区平均速度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交通运行状况有明显改善。其中福田区平均车速19.6km/h,上升11.4%;南山区平均车速20.6km/h,上升9.0%;罗湖区平均车速19.3km/h,上升6.0%;盐田区平均车速22.0km/h,上升12.2%。
三是停车资源得到均衡利用。目前路边停车泊位平均占用率白天约为30%,夜晚约为80%,停车时间基本在1个小时以内,泊位周转率明显提高,重点片区路边临时停车周转率平均上升约48.6%。通过收费管理,大量路边停放车辆转入周边停车场,工作日白天路外停车场占用率显著提高,重点片区平均提高约22%。
四是机动车碳排放有所下降,试点片区工作日晚高峰碳排放平均减少约4.6%。
近期:
免费操作延至10分钟
夜间免费时间提前至20∶00
深圳的路边停车位设置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可以根据道路交通情况和停车需求的变化优化,并且进行年度公示。市民也可以到市交委或者市道交中心网站或者以书面信件的形式提出建议。
路边停车收费实施以来,市民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与意见。根据反映集中的几个问题,市交委已经研究改进方案,上半年将出台实施:
一、延长初始免费操作时间。拟将路边临时停车操作时间延长至10分钟,便于市民操作。
二、延长免费时间。拟将夜间免费停放时间由21∶00-次日7∶30调整为20∶00-次日7∶30。同时,收费标准也将结合停车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优化。
此外,还将优化泊位设置。未来将对全市路边临时停车泊位统一划分为全日可停泊位及夜间可停泊位两种,取消非高峰期可停泊位。同时通过泊位LOGO和标志牌颜色对路段停车泊位进行明显区分。夜间可停泊位LOGO和标志牌采用绿色,全日可停泊位采用蓝色,从而进一步提高路边临时停车泊位的辨识度。
未来:
路边停车全自动缴费
给汽车安装一个电子芯片,通过物联网将其连接,实现车辆身份智能识别乃至进行自动驾驶、自动缴费等,这已经不再是预言和幻想。目前我市已经开始试点在小汽车上安装电子芯片,很快这种电子标签也将在停车缴费上得以应用,这就是深圳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未来主导的“射频技术”。
市道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射频缴费技术推出后,车主在全市路边停车缴费就像使用粤通卡畅行高速公路一样方便,只要将其放置在车上固定位置,停车后收费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车辆在路边泊位的停放时间及停车位置,并在相应后台进行扣费,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操作,车主不需要做任何额外操作。
目前射频技术仍在进行工程化验证,通过安全评估后才能正式大规模应用,计划主要通过新车上牌以及车辆年审方式进行推广、发放,市民购买电子标签的成本,也将转化为停车时长,用以停车付费。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路边临时停车管理服务水平,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也正在开展系统的改进和拓展服务工作。除了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缴费方式外,还将增加泊位现场动态摄像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开发停车诱导、静态停车数据拓展应用等,为市民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