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路桥工程打通绵阳“城市脉络”
2015-03-31 来源:绵阳日报
  (记者赵烨刘鑫文/图)“十几分钟就到高水了,真是方便多了。”自去年12月,又一座横跨涪江的川交大桥(圣水大桥)通车以来,市民过江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家住石马镇的张阳军说,以前要想进城,要不向北绕行走红岩电站,要不走东方红大桥、东原大桥等跨江大桥绕行,“川交大桥通车以后,出行方便多了。”

  作为联系城市组团的重要跨江通道之一,绵阳川交大桥向西接圣水南街并延伸至龙须沟路,联系高(圣)水片区、教育园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向东联系石马片区、七星坝、小岛、科学城及游仙片区;向北延伸沿石马科技城大道接二环路和绵广高速、绵遂高速,有效缓解了绵阳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绵阳川交大桥仅仅历时360天就建成,离不开参建各方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奋战。一年时间里,参建干部职工不分春夏秋冬,不惧严寒酷暑,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大桥建设任务,创造了绵阳跨江桥梁建设速度的新纪录。

  近年来,针对城区过江河交通压力大和部分区域道路通行不畅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共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约190公里,实施东原大桥、川交大桥、机场直通道等城市主干道和桥梁建设,改造扩建了3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城市堵点30余处,新建16座人行天桥,维修加固20余座桥梁,在长虹大道、临园路、绵兴路建设了公交专用道,共完成投资66亿元,着力打造“畅通绵阳”。

  正在加紧施工建设的安昌桥综合改造工程,从去年9月启动实施以来,市住建局严格按照科学要求,倒排工期,强化工期节点控制并定期检查进度。目前,工程的隧道框架段已全面完成,正在进行桥面铺装层等附属结构施工和南北桥头下穿隧道的船槽段和挡墙段施工。而该工程的顺利推进也离不开周边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政府修桥、修路也是为了造福老百姓,这些我们都是支持的。”安昌路西段一家餐厅老板丁先生告诉记者,“一时的不便,是为了将来更方便,路修好了,带动了人流,我们的生意肯定能更红火。”“这两年,随着东原大桥和川交大桥相继通车,我们也逐渐形成了‘绕行换畅行、时间换空间’的概念。”出租车司机赵迪告诉记者,涪江二桥、东方红大桥是城区的“老堵点”,现在新建的跨江大桥为它们分担了不少交通压力,“不少乘客都表示宁愿多绕一公里路,我们也就不去东方红大桥‘添堵’了。”

  由于园艺山主干道剑南路正在改造施工,不少市民都选择经由去年6月贯通的城市次干道元通路通行,进入主城区。“元通路可发挥了大作用啊。”在涪城区上班的周思敏表示,走九洲大道经二桥进城比较堵,她现在上下班都从元通路走,通畅得多了。

  回顾最近三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资最多、绿地增加最快、道路黑化面积最大的时期。随着一大批路桥工程的陆续实施,城市风貌的改善、城市品质的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明显改善,绵阳也因此成为中国西部宜居宜业的一座幸福之城,每年吸引了大量外地学生来绵创业,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来绵兴业,吸引了大量外地居民来绵置业,让绵阳插上了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翅膀。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加之绵阳在成德绵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在“西三角”经济区(西安、成都、重庆)中所拥有的区位优势,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跳出绵阳、面向西部。

  下一步,围绕“力争三年有效缓解、五年基本畅通、十年建立起较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目标,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共同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按照《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年-2020年)》,细化制定年度综合交通发展实施方案,路、桥设计突出人性化、充分考虑老弱病残出行需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建设能够符合和承载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的城市基础设施,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城市建成区范围骨架路网系统,用以支撑绵阳多组团的城市用地布局和“一核三区六带”的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完成绵阳科技城外围的联络通道和联系组团间的城市主干路网。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