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加固> 正文
心理因素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2012-09-03 来源:筑龙网
1、前言

  国外某航空港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旅客下飞机后要等6 min 才能取到托运的行李,为此很多人牢骚满腹,抱怨机场服务落后。但机场认为自己也已竭尽全力,因为从飞机上取下货物,送进仓库,接着清点、整理,最少也得6 min。无奈之下他们请教一位心理学家,这位心理学家建议:旅客下飞机后通过一个通道,过这个通道需要7 min ,然后到达领取行李的窗口,这样旅客到达窗口时,服务人员已提前1 min 准备好待取的行李,旅客再没有等待的急躁。自从采取这种办法后,机场再没有听到旅客的抱怨,反而表扬机场的服务非常好。笔者正是受到这个例子的启发,想到在公路设计中也可以考虑人的一些心理因素。

2、“上下”因素

  生活中一些关于“上下”的俗语,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心理学原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不仅有自身重力在下山时难以平衡的因素,但也有人对“下”的畏惧超过“上”的心理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理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本质上讲“上”属于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是最高一个层次的需要;而“下”则属于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处于第二位。不过“下”的需要在层次上没有“上”的需要高,但它属于更基本的需要,所以本能的意识特别强。

  这对公路设计很有借鉴意义,如在公路的大型交叉口(特别是城市的出入口处) 常设有转盘,而转盘的设计目前均采用“凸”起的形式,然后在上面栽花种草,几乎没有突破这一模式的,实际上如果设计为“凹”型的,可能会更加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因为这种交叉口往往是事故比较敏感的部位。更通俗地讲,驾驶员对“防止碰上去”没有“防止掉下去”的心理作用强烈,因而容易出现麻痹现象。当然“凹”下去的设计深度也要结合交通安全加以考虑。

3 、“黑白”因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惯了白纸黑字的东西,所以对这种色彩搭配的注意力降低。其他色彩搭配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按照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任何一个刺激的重复出现效应在第10~12 次期间内达到最强,以后就没有什么增长。也就是说,一个刺激的不断出现,最初不引人注意,随着其呈现频率的提高,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这种刺激上,到第10~12 次时达到最敏感的心理程度,但随后又逐渐降低,以至到“视而不见”的漠然心理。

  这一心理学理论对公路沿线交通标志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公路沿线的交通标志绝大多数采用蓝底白字,因为这更接近蓝天白云的情景,色彩柔和,体现了与自然协调的设计思想。但正是人们看惯了蓝天白云的色彩,所以对这种颜色搭配的注意力降低,同时也正是因为蓝天白云的参照,使得这种标志对人心理刺激的强度降低,就像当手的温度接近自来水的温度时,就不再感到自来水的暖和;当手的温度等于自来水的温度时,就根本体验不到温度的感觉。所以尽管有些线路上管理部门花了很多钱,增加了沿线的交通标志,但仍给驾驶员和旅客一种“沿途标志不清”的感觉。这就需要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同的标志要用不同的颜色,如“前方的出入口处“之类的标志采用绿底白字”,限速”一类的标志采用绿底黄字,一般的里程标志采用蓝底白字等等;二是要注意标志的数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标志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增加投资,但标志太少,又无法最大程度地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此外在事故多发地段,还可以考虑铺彩色沥青路面,以便引起驾驶员的警觉。

4、“大小”因素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两夺桂冠,令人们大惑不解。10 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是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个红房子⋯⋯,就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km的赛程,就被我分解为这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 km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才跑了10多km就疲惫不堪,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这就是“大”与“小”的心理因素作用,有时一个大的目标给人的压力大,从而产生畏惧的心理,而如果能划分为很多小目标,对每个小目标来说,心理上的优势比较明显。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总目标。这又使我们想到随着高速公路的联网,道路长途客运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而长途旅客感觉最深的是在车上的时间过得很慢(即使高速公路也是如此),那么我们进行道路沿线设施设计的是否要以每隔一段路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如雕塑等),为了不增加投资,对收费站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也可,然后再用一些富有诗意的词命名,而不单纯是地理名称的简单重复,因为对长途旅客来讲,中间经过的地点对其缺乏心理上的吸引力,特别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站点更是连基本印象都没有。相反如果每隔一段距离能看到一个新的“景点”,旅客心理上常处于对上一个景点的回味和对下一个景点的期待中,沿途的疲劳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或许有一天,高速公路将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5、结束语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应用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果我们能自觉地在公路设计中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将对人心理因素的考虑贯穿于设计思想中,对公路建成后的使用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