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加固> 正文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与处治
2012-03-28 来源: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贾瑞萍
大运高速公路临汾至侯马段是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规划的“大”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线全长48.058 km,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自2002年全面建成通车以来,承担了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对推动沿线区域乃至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截止目前,全路运营时间已长达7年,尽管路面质量依然较好(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表),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在逐年增大,随着路龄的渐增,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行车道和超车道上呈现出一些早期破坏,如裂缝、坑槽、唧浆、车辙等现象。如何处治这些早期路面病害,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学习远程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实际,对一些早期病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1、裂缝

  临汾高速公路路面裂缝主要有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种。横向裂缝与道路中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条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多集中在行车道上,超车道和慢车道上相对较少;纵向裂缝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一般为单条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裂缝的长度、宽度不一。

  1.1成因分析

  (1)横向裂缝主要是沥青面层温度收缩产生的疲劳裂缝,且随着运营时间增长路面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其次是由半刚性基层干缩引起的反射裂缝及由于桥梁、涵洞台背处理不到位引起的反射裂缝。

  (2)纵向裂缝主要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路基填土时在横向产生不均匀所造成的,另外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或者旧路面层纵向裂缝的反射作用,往往也会在路面上产生纵裂。

  1.2处治对策

  (1)对于缝宽2 mm~5 mm且单独出现的纵、横裂缝,可采用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灌缝撤料法封堵。

  (2)对于大于5 mm的纵、横裂缝,可采用改性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为保证施工质量,一般需要对裂缝进行开槽(一般开槽宽带达12 mm,深度达20 mm),灌缝前须将缝内杂物、缝边破碎料刷扫干净,并保持缝内干燥,灌缝后,在其表面撒上粗砂或3mm~5 mm的石屑。

  2、坑槽

  坑槽是局部集料丧失而在路面表面形成的坑洞,可深及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次,通常是由于其他病害如龟裂、松散等未及时处理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坑槽是严重影响路面行驶质量和威胁路面行驶安全的一种病害。本路段多出现在桥面上,面积一般在1 m 3以下。

  2.1成因分析

  在进行路面面层施工时,厚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不佳,沥青加热稳定过高,碾压不密实为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 桥梁施工时,由于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缺陷留下的隐患,如上部结构为先简支后连续的空心板梁,其负弯矩受力筋锚同区位于空心板顶部,梁板顶板厚度受到限制;防水层处理不彻底,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干缩裂缝.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层结合不牢都是影响因素。加之运营以后,在雨水侵蚀和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面层 材料性能日益恶化,出现龟裂、松散,逐步形成坑槽。

  2.2处治对策

  (1)由于基层未损坏,坑槽深度仅涉及沥青混凝土面层部分,可采用挖补法。①按照“圆坑方补”和“小片合补”的原则,确定所需修补的坑槽范围;②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修补范围内的松软部分全部凿除、直达槽底,槽壁与槽底垂直;③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杂物,然后在槽底、槽壁表面均匀涂刷一层粘层沥青;④将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槽内,整平压实。

  (2)由于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层没有破坏,出现的病害有以下几种处治类型,①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层表层有浮浆夹层,需凿除浮浆夹层,如果表面拉毛不好,可把表面凿毛后,用沥青混凝土补平。②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层表层因粗骨料下沉,强度相对较低,需将表层凿开,以露出粗骨料为宜,涂刷黏层油后用沥青混凝土补平。③对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层结合不牢等问题,可采用挖除沥青混凝土层与桥面防水层,涂刷黏层油后用沥青混凝土补平的方法。

  3、唧浆

  路面唧浆现象主要是由于水透过沥青面层并滞留在基层顶面,在大量高速行车的作用下,与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粉、细料浆水通过裂缝析出的淡灰色浆体。

  3.1成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由于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碾压不充分等原因,易导致局部空隙率偏大,同时因为面层结构没有水分的排除通道,促使水分进入面层,渗入基层。基层施工时,用料不当,拌和不匀,水稳性差,遇水软化,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加速了唧浆形成。

  3.2处治对策

  (1)对于轻微唧浆处,将面层挖除后,清除基层表面的软弱层,施设下封层,沥青下封层可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然后重新铺筑新的面层。面层的重铺方法与前述坑槽的重铺方法基本相同。

  (2)对于严重唧浆地方,多采用铣刨重铺的处治方法。在上、中、下3层全部铣刨后,按如下方法对基层进行局部处理。①人工将基层松软部分全部凿除,直至达到稳定部分;②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③凿除的基层部分,可以用水泥稳定碎石填补,也可以用沥青混合料直接填补,填补前在槽底、槽壁表面均匀涂刷一层粘层沥青;④施工沥青下封层;⑤将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槽内,整平压实。

  4、车辙

  车辙是由于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往往伴有隆起,所形成的纵向带状凹槽,多见于分道行驶、面层结构较厚的高等级公路,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性破坏形式之一。车辙能够导致降低行车的舒适性,特别在雨雪天气情况下,车辙的积水积冰对行车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4.1成因分析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不合理,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车辆重载或超载过多;基层或面层施工时压实不足,使轮迹带处基层和面层 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所致。

  4.2处治对策

  (1)对于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一般可目测或将尺架在凹陷上,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将5 cm~10 cm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刨,然后重新铺筑新的面层。面层的重铺方法与前述坑槽的重铺方法基本相同。

  (2)对于在轮迹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连续长度较长,车辙深度大于8 mm,行车有明显摆动感觉的路段。①采用路面铣刨机进行铣刨,深度应保证铣刨至中上面层或全部面层;②清扫铣刨区域;③撒布黏层油;④分层铺筑不同规格的沥青混凝土。

  (3)对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的车辙,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坚实平艇,如原为半刚性基层,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但其基层厚度不得小于15 cm。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基层的良好衔接。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方法同上。

  5、结束语

  在临汾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病害中,沿线发现和处治最多的是横向裂缝,局部路段路面病害为纵缝、松散、坑槽、车辙等,个别路面病害严重路段,往往是裂缝、唧浆、坑槽交织在一起,形成复合式路面病害,主要原因是还是水破坏,这也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中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因此加强日常养护,灌缝防水是关键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