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故事 >

司马悔桥
2012-08-03 来源: 网

查看原图
司马悔桥又名落马桥,位于浙江省新昌班竹村边,桥边建有司马庙,是通天台古道上主要桥梁之一。系单孔石拱桥,拱圈为不规则的石块或卵石砌置。嘉泰《会稽志》云:“旧传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因以为名。”据此唐代当有此桥。新昌至天台古道在东晋谢灵运时已开通,此桥在唐时已存在,可能始建于东晋。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火毁重建。现桥长20.5米,桥面宽5.8米,高8.1米,净跨11.米,桥面铺卵石。侧墙正中有“落马桥”石刻碑一块。

  新昌有两座山,一座是岚气氤氲的山,一座是诗仙李白这座山,形神合一,这才是至真至美的天姥山。

  在诗人的国度里,超越了时间的隔膜,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而诗人的心事和天姥山的魅力却是猜不透的,不知是否巧合,李白几次来剡中都是在秋季,正如今天的新昌,年复一年地呈现出山水碧透的秋色,秋声邃远,引人入胜。

  车停在天姥山下,山上蹊径盘桓,仍须行人攀登。遍山六朝遗留下的榛莽,最终羁留住信游者的脚步,留给行人的是步履的徜徉,精神的徘徊。

  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历史上的剡中路,溯水北上抵达始宁,南渡临海,泛舟西去到东阳,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剡中的交通水陆并兼。青山碧溪是山水诗之源,是诗人辈出的摇篮。

  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止,成群的士族过江南迁,离乱中不少的士人相继来到剡中。那是一条动荡中的迁徙之路,直到盛唐时期还一直在延续,只不过走来更多漫游的士人,这段士人持续行走过的路,汇聚了诗文化的精粹,可以说,剡中有一条行吟的诗路。

  行歌的路上最终走来了一位诗仙,他的行迹遍及剡中,并将诗歌留在了天姥山,流传在今天的新昌民间,他便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

  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出巴渝、穿三峡,漫游江陵时遇见前往南岳衡山的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一向隐居剡中,是倾倒当时朝野的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嘉勉李白"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在《秋下荆门诗》里记述:"此行不干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时值秋天,这是他第一次游历天姥山。漫游剡中的行踪犹如司马迁笔下的侠客行,而行期和行程又是那样的匆迫。

  李白出蜀后拜谒司马承祯并非偶然,他曾在诗中说自己:"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李白不是名门宦族,受正统儒家思想较浅,更容易接受道家思想。唐代科举有考儒家经典的明经科,又有道家著作的四子科,就李白的个性而言,不屑于走一般士大夫通过科举仕进的道路,因而,在他游历之初结交地方官吏及名公贵人,希望得到赏识提携。李白"杖剑去国,辞亲远游",以期实现他驰骋四方之志的人生理想,但真正帮助他走上出仕之路却是"寻仙访道"的捷径。出入剡中,李白无疑受到司马承祯的影响,因为司马承祯正是以道士的身份为天子所征诏,剡中的确是令他向往的"隐不绝俗"的理想地。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居东鲁,之后,与道士吴筠一同隐居剡溪。《天台晓望》一诗有"天台邻四明","门标赤城霞"诗句,诗中描述的景观只有登上天姥山才有此感受。不久,道士吴筠应召赴京,由于吴筠的推荐,唐玄宗遣使召见李白,李白自剡中西去入京的时间在天宝二年岁末。

  长安曾是李白烂漫向往的地方,李白以为凭他的诗章和治国才能从此便会平步青云,但他只得到了一个翰林供奉的清职。尽管,他最初为唐玄宗起草诏书侍奉左右,但距离他施展"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相去甚远。他把自己比作吕尚、管仲、诸葛亮等辅弼贤臣,但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充当了宫中的御用文人。即便如此,潜伏的政治陷阱无处不在,他的才华遭受小人的讦毁;同时,还受到宦官的欺凌,崇信佛教的高力士,最终连推荐李白入京的吴筠都排斥朝外,更何况李白。但也就在长安时期,他结识了号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并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同饮剡溪水的吴筠、贺知章成为李白的师友,从中可以理解李白对剡中人的情谊。

  天宝三年春,李白因受谗毁,诏令赐金放还。此后,政治上失意的李白,辞京还山,移居鲁郡任城(今山东济宁),再度回到游历生涯。李白与杜甫等人相携漫游齐鲁,此时的李白虽然与友人登临怀古,饮酒酣歌,但与他出剡晋京的心境是迥然不同的。

  杜甫约在22岁时出游吴越,他在《壮游》一诗中说:"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剡溪蕴秀逸,欲罢不能忘。"泛舟剡溪,让杜甫领略了天姥山的景色。李白与杜甫一起交游的时日不多,天宝三年相会于洛阳,天宝四年夏秋之交,相游齐鲁,这一段时间,李白酬答的诗文古风甚少,以五言律诗居多,表明李白内心世界的郁结。

  终于,诗人按捺不住激宕的情怀,情不自禁地在汶水之滨吟咏出《梦游天姥山吟留别》。这首诗,可能是在与友人聚会写的,故在唐人《河岳英灵集》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在酲醉中回到了天姥山

  仿佛有人在谈论渤海中的仙山,波涛烟雾中的仙山看来是那样的遥远,令人茫然,而天姥山在云雾彩霞中时隐时现。天姥山tiao峣连天,向天边延伸,山势超出了五岳,遮住了南边的赤城山,就是高峻的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都显得矮小了。诗人企想一夜间飞过月映碧波的镜湖,湖月相伴着诗人的身影,直送到剡溪,猿声凄清,绿波荡漾。

  谢灵运的山居之处还在,于是,穿着谢公屐登上高入青云的山路。半山之中已看到太阳从海面升起,空中传来天鸡的啼叫;耸立的山岩蜿蜒曲回,人倚在花草繁茂的山石间。天色陡然在云雨中变得晦暗,好像听到了熊在咆哮,龙在呻吟,犹如山崩地陷。震惊之际,出现一座石门洞府,走进去脚下是深不可测的汪洋。洞府内日月辉煌,一群神仙纷纷降临,老虎弹着瑟,凤凰拉着车,让人不禁心神恍惚,慨然长叹……

  忽然醒来,万象皆空,只有身边的一枕一席。世间的欢乐像东流水一样逝去。诗人叛逆的个性让他耻于和群小同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要吐尽心曲对天姥山倾诉。

  唐代的诗歌略分声诗与徒诗两大类别,声诗即歌辞,有曲调,徒诗即吟咏,无曲调;这首诗属吟咏长歌体。可以想见,李白郁积已久的压抑在顷刻间尽情释放,让他超脱尘世,浮想神游天姥山仙境,他把身边的一切留给了梦外,他的心已经游历在天姥山。

  天宝四年秋末,李白在鲁郡的石门与杜甫分手,杜甫西去长安,踏上他的仕途之旅,而李白则带着他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神慨再入剡中。自从在东都洛阳相识伴游,一别黄鹤,两位大诗人再也没有相见。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爆发。次年春天,李白往来于宣城、当涂、溧阳之间。随即,56岁的李白又开始了他避难剡中的流离生涯。李白有《越中秋怀》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那是他从离乱中最后一次向天姥山走来,秋天里的天姥山令他悲喜交集,尽管如此,天姥山的自然景物留给他的依旧是美的韵律。

  自李白出蜀川后四十年间,仅以诗文纪行考证,曾四次行游天姥山。李白一生游历的山川中,天姥山是他频频念怀的山,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漫长旅途,但这也只是残存的、可作为史实的文字记录。

  李白似乎早已预感到盛唐潜伏的社会危机,时事如幻梦,漂泊流离的身世让他的诗境远离喧嚣不安的社会,转向大自然和内心世界的解放。剡溪万壑之中突兀而立的天姥山,成为诗人神往的归处,他可以敞露襟怀与天姥山对白。安史之乱后,云聚中原的贤士大夫过江如鲫,流亡吴越,虽然离散于剡中的诗人不少,但再也没有人为天姥山留下绚丽的诗篇。

  自谢灵运开创山水诗的先河,后至天姥山的唐代诗人诗作大都以写景为主,寄心性于山水,借景物抒发心绪,即所谓"白云芳草,尽入诗兴"。李白诗才横溢,在诗的内容和形式上,寓意高古,追求"建安"遗风,如果说唐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那种以咏闺情、述怨思的色彩靡丽诗风,至李白扫尽无余。

  李白推崇谢灵运的诗。谢灵运生长在功名富贵之门,曾出任永嘉太守,但在仕途遭受碰壁时转而向老庄思想寻求精神寄托,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哲学,自然为李白所意会。谢灵运是怡情山水的大家,史书记载,他曾率众数百"凿山浚河……寻山至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又以数百人"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那种遍揽越中山水的逸游气概早为李白心驰神往。倾慕谢灵运也是李白多次游历天姥山的原因之一。

  李白向往天姥山,也相忆故人,司马承祯、吴筠、贺知章对他都有过知遇之恩,贺知章于天宝三年退隐四明山,吴筠也在其后辞归剡中,这也许是李白由衷思慕剡中的原因。

  李白壮浪纵恣、豪放飘逸的性格,深埋着儒家与道家矛盾的冲突,无时不变化,无时不摒弃,无时不想起,比起他漂泊流离,依托权贵,寄食亲友之苦,内心的折磨尤胜于其身世的不幸。而他清狂不羁的天性遭受张垍、高力士等的谤毁,为唐玄宗所弃,那是必然的。于是,李白回到慰藉他的天姥山,追忆往昔,寻觅归处,也许,是为再一次的入世搏击作酝酿,今天的天姥山没有留下他隐居的茅屋,但泉石疏野间,谁能说李白未曾走过?

  一千多年后,天姥山不负司马承祯,惆怅溪上司马悔桥宛然如昨,斑竹村前谢灵运开凿的山道青苔依旧,而后人为李白入天姥山所立的石碑竟毁于一旦,碑弃山在,天姥山就是一通石碑,诗人生前的《梦游天姥山吟留别》诗文,便是他为自己和天姥山撰写的碑文。人们不仅看到苍翠的天姥山,也领略到山的风骨。

  在诗人的国度里,超越了时间的隔膜,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而诗人的心事和天姥山的魅力却是猜不透的,不知是否巧合,李白几次来剡中都是在秋季,正如今天的新昌,年复一年地呈现出山水碧透的秋色,秋声邃远,引人入胜。

  李白游历剡中,在当时就有不少的士人尾随而来,如任华、魏万等不辞数千里追踪相访,直至剡中,毫不夸张地说,在唐代,李白是天姥山最具魅力的"形象大使"。

  新昌有两座山,一座是岚气氤氲的山,一座是诗仙李白这座山,形神合一,这才是至真至美的天姥山。

  山间有居民,粗识文字,但却能琅琅吟诵李白为天姥山赋写的诗。

  新昌有幸,来者幸甚,在天姥山中时时可以听到李白的诗唱在山中萦回……
相关图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