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南路昭化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
同类桥梁“世界第三跨” 主跨364米钢管劲性骨架外包砼箱型拱桥
2012年4月1日,由四川路桥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广元昭化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了!
昭化嘉陵江大桥,位于广元市昭化镇,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广元至南充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864米,其主跨为364米钢管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箱型拱桥,跨径位居世界同类型桥梁第三,桥梁高度近120米。
攻坚克难 技术创新成果卓著
嘉陵江大桥于2009年3月开工,其所在广南路GN3合同段施工战线长、结构类型多,涵盖了隧道、特大桥、大桥、路基等多种工程类型,尤其是嘉陵江大桥跨度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以及所处广元山区交通不便、气候条件恶劣,致使施工难度极大。但巨大的挑战反而进一步激发和彰显出承建单位四川路桥“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企业精神。
四川路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川藏公路建设的一支10万军民大军到现今基础建设领域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半个多世纪以来,秉承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以特有的“不怕艰险、敢打硬仗”精神,崛起在巴山蜀水,驰骋于大江南北,扩张到海内外,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尤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工作,其艰苦卓绝的表现被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誉为“攻坚克难能手、抢通保通先锋”,温家宝总理视察时这样评价四川路桥:“他们的业绩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精神也是史无前例的。”
四川路桥集团的领军人、开创人,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云——一个桥梁建设领域传奇式人物,他独立主持修建了多座风格迥异的大型桥梁和10多条高速公路,他带领四川路桥这支“交通铁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二十年征战在路桥建设的前线战场。
大桥承建单位四川路桥华东公司正是在四川路桥集团勃发向上、跨越发展的历史关头和战略考量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四川路桥集团的一支劲旅,四川路桥华东公司面对嘉陵江大桥建设的重重困难,依托其在特大型跨海跨江深水桥梁建设方面的施工优势,勇敢迎接“世界第三跨”的挑战。大桥修建过程中,四川路桥集团各位领导、华东公司领导班子及部门负责人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共商对策,特别是主管技术的总工程师邓亨长同志对大桥施工各关键环节、重点、难点工序提出了宝贵意见。华东公司副总经理、项目负责人黄平凭借多年施工管理经验,协同大桥建设团队,反复探讨,大胆优化创新施工工艺。一是大桥主拱肋采用钢管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等截面悬链线无铰拱,拱圈采用两肋肋间以横撑连接,每肋拱为单箱双室截面,主拱肋钢管劲型骨架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两肋同时安装合龙。二是针对拱肋外包混凝土工序多工艺复杂等特点,细分作业面,首先施工底板,划分8个作业面对称施工至底板合龙;然后施工腹板,划分16个作业面施工至合龙;最后施工顶板,划分16个作业面完成。三是劲性骨架为型钢与钢管混凝土组成的桁架结构,每肋上、下各三根φ457×14mm、内灌c80砼的钢管砼弦杆。拱肋桁片按左右两幅分幅设置,左右两幅拱肋设置横撑。单幅拱肋桁片高5.2m,宽7.2m。拱肋上下弦杆之间设置型钢组合而成的腹杆,同平面弦杆之间采用型钢组合而成的平联杆连接。腹杆及平联与弦杆均采用焊接相连接。四是克服公路与嘉陵江运输条件的限制,劲性骨架采用现场加工模式,钢管采用热煨弯加工工艺、节段组装采用“卧拼单桁片、立拼大节段”加工工艺。首先根据设计资料将全桥钢管拱肋分四段按1:1的比例现场放样,确定各分段的结构尺寸以及钢管的弯曲弧度,通过精确下料完成钢管热煨弯及单桁片卧拼,所有单桁片完成后,根据拱肋线性加工底胎完成节段立拼工作。实践证明钢管劲性骨架现场加工的成套工艺是可行的,现场加工质量控制是可靠的,可为同类桥型现场加工制造提供经验依据。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项目部全体员工,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的浓厚氛围中,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对每一道工序精雕细琢,科学实施,完善和改进了诸多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如无支架缆索吊装卷扬机群集中控制方案、拱肋外包混凝土施工吊架平台设计、主拱行车道箱梁安装等方案,以及现场钢管劲性骨架加工控制技术、单箱双室拱肋外包混凝土施工技术、C80混凝土施工技术等。
技术无止境,只要勤攀登。为进一步打造精品工程,项目部充分借用外脑,协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勘察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联合开展实施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和先进工法。其中,“特大跨钢管混凝土叠合拱桥成套技术研究”已经进行科研立项申报工作,该项目包含大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设计技术研究、大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试验研究、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计算理论试验研究、拱上立柱合理结构形式研究及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等。此外,还着手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模型试验研究、C80高性能钢管混凝土试验研究、C55高性能钢筋混凝土、C80高性能钢管混凝土检测方法研究、钢筋混凝土组合墩试验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拱桥技术等科研项目。
正是靠这种迎难而上、执着钻研的精神,大桥主桥钢管劲性骨架吊装工程于2010年6月24日开始施工,短短82天便安全高效地实现了主桥合龙。
精细管理 团队与大桥共成长
靠天吃饭、粗放管理曾经是高速公路建设普遍存在的软肋,作为一支敢于承建“世界第三跨”的施工队伍,四川路桥人有信心、有能力战胜这一弱点。
首先,明晰思路,精细管理。项目提出“抓重点、攻难点、树亮点”的管理思路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精细管理”的管理办法,编制出涵盖管理规章制度、考核奖惩细则、收入分配、绩效评定、岗位责任等31项内容的《施工项目管理大纲》和《工程施工规划》,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其次,加强安保,建设平安工地。除加强常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投入以及安全检查外,项目专门建设全封闭吊架辅助施工系统,大大减少了大桥建设面临的120米高空悬空作业、重叠作业等产生的巨大安全隐患,以及建设现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不利条件,实现了项目从开工到完工在高风险复杂施工环境下1080天零事故记录。
再次,创新劳务协作队伍管理模式,增强管控能力。实行资金流向全过程控制,大胆改进工程款借支方式、民工工资发放、队伍外欠款项监控、价格调差、工程变更管理等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既定方式,增加管控的操作性,增加项目管控的主动性。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团队与大桥共成长。人才兴则企业兴,加强人才培养不仅是大桥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华东公司的头等大事,公司坚定执行人才倍增计划,持续推进“导师带徒、拜师学艺”活动,严格绩效考核,落实人才建设“五十百”目标,打造“智慧华东”。项目部充分利用年轻人爱学习、有拼劲的特点,在项目各个工点成立“师徒班组”,通过驻点老师与现场师傅一对一、手把手的传帮带,使新进员工迅速找准方向,快速投入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参建员工全局观和协作意识的培养,首先对员工进行上下左右多岗位的综合锻炼,接下来固守一个岗位深入专研,即培养了参建员工的全局观和协作意识,又让参建员工重点把守住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确保大桥几百道工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通过以上历练,一批敢想肯干、业绩优异的青年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工程技术方面进一步夯实了付长江这样的技术能手的实力,培养了彭通州、蒋代林、龙维等一批较为突出的工程技术新骨干;大吨位、复杂桥梁起重方面进一步提升了侯朝银、刘波、田雷为代表的第三代起重技术工人在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的技术实力。
甘于奉献 执着铸就精品工程
2010年8月19日,特大洪涝灾害来袭,项目部一边落实安保措施,抢运物资财产,避免国有财产受到损失;一边迅速发动全体职工,边战洪魔边吊装合龙,生产自救两不误。
公司副总、项目负责人黄平每次不管是出差开会,还是外事接待、政府协调,不论多晚多累,他都会带着同行人员经过2小时车程,穿越坑坑洼洼、蜿蜒崎岖的乡道,回守工地。他总是说:“在外住宿不习惯,只有在自己的床上睡着才踏实”。其实,大家明白,只有守在工地,大家心里才踏实。特别是在面临合同工期提前半年的严峻现状,黄平没有半点退缩,立即组织专家优化施工方案,增设作业面,最终在2011年12月31日,如愿完成大桥初通,并于2012年4月1日全面贯通通车。在他心中一直有个信念——“鬼斧神工架彩虹,誓将天堑变通途”,这是他的心愿,更是8000多名四川路桥人共同的心愿——“发展交通、造福人民”。
项目总工程师付长江,一丝不苟,带领技术人员研究图纸,反复核算,盯守施工;项目质检处长彭通洲,不怕风吹日晒,吃苦耐劳,经常爬上120米高的钢管拱肋,驻守指导安装施工、扣锚张拉等施工细节;项目起重总工长侯朝银凭借多年一线施工练就的硬功夫,牢牢把控吊装施工关键环节,及时分析处理现场问题,把好施工安全关口;现场技术员龙维,技术新兵,他把大桥建设当成难得一遇的锻炼机会,每天早出晚归,干劲十足。
起重班班长田雷,参与建桥17年,当记者问及他在嘉陵江大桥施工的特殊感情时,田雷说,“这个项目锻炼了我,培养了我,看到领导以身作则,跟我们一起战酷暑,抗严寒,再苦再累大家仍干劲十足。相信没有领导的这种敢拼精神,大家的工作热情定会大打折扣!”起重班长刘波,平时少言寡语,但一旦投入工作,就将所有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迸发出惊人的激情。
正是这样无数个为大桥建设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四川路桥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绘就出嘉陵江畔的又一道亮丽彩虹。他们在嘉陵江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放飞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在四川路桥华东公司这支年轻青春的队伍里,以项目实践为沃土,用信念播撒理想的种子,用智慧耕耘着创新的果实,收获的,是他们终于可以看到全川人民发自内心的喜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哀叹在大桥通车之时被卷入了历史故堆里,广南路昭化嘉陵江大桥必将为四川交通发展,为广元市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