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晚报(记者 韩晶元)昨日上午11时许,管臂72米、国内最长的混凝土泵送车开始运行,将混凝土源源不断注入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上的钢架、模板中,与海底隧道对接的西
人工岛隧道进行最后的浇筑施工。“对接口接近400平方米的截面,浇筑成型后的误差要求控制在5毫米之内,对接口的要求几乎和卫星对接一样,这是大桥施工至今最难的一次混凝土浇筑。”中交股份联合体港珠澳大桥
岛隧工程一工区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张怡戈说。
按照设计,港珠澳大桥由桥梁和
海底隧道构成,通过建设在人工岛上的一段隧道,一端在海中与海底沉管隧道对接,一端在人工岛上逐渐升至地面与桥梁对接,实现桥与隧道的转换。此次浇筑的西人工岛现浇段CW1全长23.7米,截面与大桥海底隧道相同,长37.5米,高11米,是实现桥隧结构转换的重要环节。据张怡戈介绍,此次浇筑是大桥施工至 今,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难度最大的一次。“这次混凝土浇筑量约2400立方米,为了保证均匀冷却防止开裂,我们在钢架结构中安装了一整套冷却循环水管,该技术应用在隧道结构中也是国内首次。”
据介绍,施工单位将在今年11月完成浇筑,并做好暗埋段接口处的钢封门,将人工岛端头的3个钢圆筒拆掉,使接口淹没在海面下,预计春节前启动沉管对接。
三 大 难
1精度高
作为桥隧转换的关键环节,现浇隧道与沉管对接精度要求高,整个对接端头截面近400平方米,误差要求控制在5毫米以内,精度要求相当严格。
2施工难
西人工岛在外海,大型机械无法运输及使用,施工难度大。
3推力大
未来7.2万吨的沉管管节对接时,预计接口将承受2万多吨的顶推力,加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预埋件密集等,实现如此难度下的混凝土浇筑,对于施工的挑战异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