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仁桥:414年古桥历经多次水灾仍巍然屹立
2012-09-21 来源:燕赵都市网
燕赵都市网 保定伍仁桥的由来,从一个动人的传说开始。记者前往采访时,巧遇住在伍仁桥头的82岁老人宋皂火,他将这个传说娓娓道来。古代伍仁桥村主要依靠“渡舟”通衢,然而碰上水灾泛滥时,附近老百姓出行极其不便。他听老人们讲,明神宗的郑贵妃回家祭祖经过此地受阻,看到车马行人拥挤不堪,交通不便。她回宫后将自己的胭脂钱捐献出来,因此此桥一度被称为“脂粉桥”,建成后称之为“伍仁桥”,后人也称之为“贵妃桥”。 万历戊戌岁(1598年)春,伍仁桥开始动工,特选曲阳黄山之石,昼夜传输,劳工万计,三年时间,修桥完工,至今已有414年的历史。“以前听戏文中说,建伍仁桥举周边劳力,这史料记载也是说足足用了三年才修桥完工,所以以前修桥是真花力气,质量一点都不含糊。”宋皂火说。
构造颇具匠心,曾入选桥梁专业教材
伍仁桥中券有一石刻,俗称“贵妃石”。由于磁河已经干涸,记者来到伍仁桥下。据说贵妃石上有“万岁爷爷皇贵妃郑敕赐修建伍仁桥”等文字,但经历风雨字迹并不清楚。伍仁桥为五孔联拱石桥,桥长65米,宽6.7米,全部石质结构,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仲连接。桥体主要用青白石砌筑,白灰和粘土为粘接材料。 据安国市文保所张副所长介绍说,拱券在构造上颇具匠心:桥券采用横联式的砌券方法,券体下部为长条石头横联砌置,券顶则采用分段式并列式砌券,使整个拱券成为一体。在券的两侧各设单独的券脸石一道,为了防止券脸石外坍,各拱均用8块长条石与券脸石交砌,结构上接近框式横联排列。拱背上平铺伏石一层,20厘米,将券石进一步纵向拉结,增强了桥体的整体性和稳性。此外,伍仁桥的桥基是由柏木桩、枣木炭和石板筑成。柏木桩消除地基的不均匀引起的下沉问题、枣木炭则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科学的基础机构,反映出我国明代的地基加固技术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伍仁桥作为中国石桥的一个典型代表,还曾经被写入同济大学的桥梁专业教材。
曾作为交通要道承受大型机动车碾压
除了数不清的狮子、鲶鱼精劫富济贫的故事,“据传伍仁桥桥栏杆中间的石狮子头里藏着一颗避水珠。”宋皂火回忆说,“因此伍仁桥建成414年以来多次闹水灾都安然无恙。不过也有说避水珠已经被偷走了。”
此外,伍仁桥自建成后,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近现代以来一直作为公路桥使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一直有大型机动车辆从桥上通过,直至新公路桥建成。据宋皂火介绍,从他记事起很多年,南北过往的人和车都是从伍仁桥上经过,未曾出现过桥塌的现象。 “贵妃桥”没有贵妃的娇柔,曾经几十载承受着大型机动车的碾压,依旧巍然屹立。